
今年北半球入夏以来,多国遭遇极端高温侵袭。中暑病例激增、农作物减产、森林火灾频发,气候变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威胁人类健康与社会运转。多国专家警告,极端天气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强烈,人类必须加快适应步伐。

克罗地亚近来频频遭遇高温天气,主要城市最高气温普遍在37摄氏度左右,个别城市甚至超过40摄氏度。日本气象厅发布的天气预报显示,除冲绳外,整个日本16日起将出现显著高温。韩国疾病管理厅表示,由于高温天气出现早且持续时间长,该国5月20日至7月6日高温相关病症就医人数同比激增83.2%。热浪还推高了白菜、西瓜等农产品价格。斯洛文尼亚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炎热、最干旱的6月,降水量仅为历史同期平均值的24%。干旱严重影响全国农业生产,牲畜养殖因饲料短缺陷入困境。希腊、法国、西班牙、美国等多国也因高温干燥天气发生野火。土耳其政府数据显示,过去10天该国发生了761起野火,导致大量房屋受损,数以万计民众被紧急疏散。近期,热浪继续炙烤美国西南部地区,多个城市刷新高温纪录,电网承压,道路拥堵加剧,急诊室人满为患。

德国气象局气象学家马尔科·马尼塔指出,德国近来的高温状况由多种因素促成,包括强大的高压系统、连续的阳光照射、地中海水温偏高等。德国《焦点》周刊网站援引气象学家的分析称,厄尔尼诺事件向拉尼娜事件的转换也可能通过影响西非地区的降雨,造成欧洲出现炎热的夏季。多国专家表示,气候变化是导致极端高温频率、强度和持续时间不断增加的关键因素。英国雷丁大学气候专家理查德·艾伦表示,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天气模式,将适度温暖的状态转变为热浪。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气候专家米尔科·奥尔利奇认为,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。斯洛文尼亚环境署气象学家马娅·奥格林表示,此次该国出现破纪录的热浪源于气候变暖的大趋势,近年来热浪发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都在增加。

世界卫生组织提醒,持续的高温天气可能引发脱水、中暑、肾损伤等健康风险。个人应做好防护,尽量远离高温环境,保持室内和身体凉爽并及时补水,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。各国政府纷纷发布警报、指南等提醒民众注意防护。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公共卫生专家何志伟呼吁重视综合考量气温、湿度、风速等对人体影响的“热力指数”,因为该指标更能准确反映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实际威胁。高温与高湿环境会影响人体汗液蒸发,老年人、儿童、慢性病患者、室外或通风不良环境中的工作者尤其需要注意。相关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实时高温预警、调整工作时间、改善工作场所通风条件、提供阴凉休息区等。高温不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,还会对农业、林业、旅游、金融、交通等诸多社会经济领域产生不利影响。面对热浪引发的菜价上涨,韩国政府已推出一系列稳物价措施,并向市场投放储备白菜。曾在世卫组织工作多年的英国知名公共卫生专家约翰·阿什顿建议,人们必须采取补救措施来应对气温上升,包括水资源管理、绿化空间、大规模植树造林、为城镇提供遮阴、建筑改造等。斯洛文尼亚已认识到气候变化会增加极端高温的风险,正从政策规划、基础设施改造、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风险削减等多方面实施长期气候变化适应措施。
鼎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